广东实施湿地生态修复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7处******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程景伟 林荫)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来自广东省林业局的信息,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广东省重要湿地19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7处,绝大多数重要湿地区域已被纳入保护范围。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黎清 摄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广东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和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广东广州花都湖、广州南沙滨海、新丰鲁古河、翁源滃江源、河源东江和中山翠亨等6处湿地被列入了2022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发布名录,这是广东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分级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广东高位统筹强化湿地保护,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科学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把重要湿地纳入湿地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广东湿地保护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湿地保护“广东样板”。
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广东省林业局 供图据介绍,广东将红树林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全力推进,稳步推进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善红树林营造修复奖励机制。以湛江为试点开展红树林综合利用实验项目,推进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养殖、碳汇交易、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等相关绿色产业建设。
同时,广东打造了一批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公园,示范带动了湿地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完)
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典型案例发布****** 元荡岸线整治前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 (浦帆)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以下简称“执委会”)联合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相关部门编印发布了《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典型案例》。《案例》共收集整理了示范区三年来形成的加强联保共治、夯实生态基底、推动绿色发展三个方面,22项制度创新成果和46个典型案例(应用场景),展示各部门打破行政藩篱,共同探索跨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度创新的实践成果。 元荡岸线整治后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此外,《案例》同时优选、收录了加强跨界水体联合共治、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厚植生态优势转化基底、推动绿色创新融合发展等各种类型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与制度创新成果配套,是一套较为系统地总结提炼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创新实践案例经验集成文本图集,也是对示范区生态环保工作阶段性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 示范区首次联合生态监测启动和现场采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在联保共治方面,示范区作为两省一市的跨界毗邻地区,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示范区成立以来,执委会主动协调,构建两省一市各扬所长、充分共商、联合创制、统一管理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体系,持续探索和巩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新机制、新模式。随着全方位联保共治机制的不断深化,示范区环境质量尤其是重点跨界水体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太浦河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三年年均值达到Ⅱ类以上,淀山湖、元荡等重点跨界湖库已经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 示范区大气超级站科学观测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方面,示范区始终坚持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以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创新等为重点,持续探索和深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制度创新,协同构建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网络,不断健全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体系。与此同时,围绕构建示范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多样化生态格局,示范区加快实施“一河三湖”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开展全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丰富生境和物种类型,维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持续筑牢示范区生态基底。 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加快探索绿色创新融合发展路径。示范区三年来坚持筑牢示范区生态绿色本底,持续加大投入,示范区越来越优良的生态绿色基底,已经吸引了华为研发中心、复旦大学创新学院、浙江大学智慧绿洲、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英诺赛科半导体等一批创新研发高等级平台、项目落户,示范区绿色创新融合发展能级效应正不断放大。(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